圖:常州機場金字招牌 常州機場供圖
最新數據顯示,至12月18日,常州機場國際(地區)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40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105%。這是繼11月27日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00萬人次后的再一次歷史性突破。
機場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航空口岸則是機場服務區域經濟的有力助推。2010年,我市全面啟動航空口岸申報工作;2012年,常州機場開放納入《國家口岸發展規劃(2011-2015年)》。2014年2月21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常州機場對外開放;同年7月31日,常州機場對外開放通過國家級驗收,正式實現口岸對外開放。2014年9月25日,香港航班首航成功,常州機場正式邁入國際機場行列。
圖:常州機場國際(地區)年旅客吞吐量 突破40萬人次 常州機場供圖
從口岸開放初期通航兩個航點、運送旅客1.3萬人次,到年旅客吞吐量40萬人次的突破,常州機場僅用了4年多的時間。據了解,自口岸開放以來,常州機場先后開通香港、臺北、澳門、芽莊、曼谷、萬象等17個國際(地區)航線,實現國際(地區)旅客吞吐量從1萬到10萬、從20萬到40萬的跨越式增長,年均增速達64.2%。在此期間,機場的口岸通關環境不斷完善,旅客的出行滿意度持續提升。
國際(地區)航線的陸續開通,架構起了常州與境內外城市的空中快速通道,有力促進了常州同世界各地的經貿與文化往來,為推動地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作為區域對外開放的空中門戶,常州機場將立足“長三角地區重要節點機場、周邊樞紐機場的輔助機場、重要航空貨運中轉基地”這一發展定位,以打造“國際國內、客運貨運協調發展的華東地區重要國際機場和區域航空貨運集散中心”為目標,不斷優化航線網絡布局,不斷提升軟硬件實力,持續加快國際化發展步伐,積極打造長三角地區重要的現代化國際航空港。
來源:民航資源網